某某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文化建議(宋安全).docx
英國某小鎮。 有一個青年人,整日以沿街為小鎮的人說唱為生;這兒,有一個華人婦女,遠離家人,在這兒打工。他們總是在同一個小餐館用餐,于是他們屢屢相遇。時間長了,彼此已十分的熟悉。 有一日,我們的女同胞,關切地對那個小伙子說:“不要沿街賣唱了,去做一個正當的職業吧。我介紹你到中國去教書,在那兒,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現在高得多的薪水。” 小伙子聽后,先是一愣,然后反問道:“難道我現在從事的不是正當的職業嗎?我喜歡這個職業,它給我,也給其他人帶來歡樂。有什么不好?我何必要遠渡重洋,拋棄親人,拋棄家園,去做我并不喜歡的工作?” 鄰桌的英國人,無論老人孩子,也都為之愕然。他們不明白,僅僅為了多掙幾張鈔票,拋棄家人,遠離幸福,有什么可以值得羨慕的。在他們的眼中,家人團聚,平平安安,才是大的幸福。它與財富的多少,地位的貴賤無關。于是,小鎮上的人,開始可憐我們的女同胞了。
我們都忘記了我們還會有走的那一天 (洛陽明慧安全文化) 我給學員講課時在課間會放些改善心態方面的東西調整以下,同時能讓大家有所啟發,我經常分享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是我在深圳時從一本《智慧》的雜志上看到的。在這里分享給大家,故事的名字是《亞歷山大的三個遺愿》。 亞歷山大是一位偉大的國王。在征服了許多王國勝利返回的途中,他病倒了。他明白死神很快會降臨,他已無法回到家園。他對將士們說道:“我不久將離開這個世界,我有三個遺愿,你們要完全按我說的去執行。”將士們含著淚答應了。 “第一個遺愿是,我的棺材必須由我的醫師獨自運回去。”亞歷山大喘了口氣,繼續說道:“第二,當我的棺材運向墳墓時,通往墓園的道路要撒滿我寶庫里的金子、銀子和寶石。” 亞歷山大裹了裹毛氈,休息了片刻,“最后一個遺愿是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。”聚集在他身邊的人都很好奇,但沒人敢問為什么。亞歷山大最喜愛的將軍吻了吻他的手說:“陛下,我們一定會按您的吩咐去做,但您能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嗎?” 亞歷山大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:“我想要世人明白我剛剛學到的3個教訓。我讓醫師運載我的棺材,是要人們意識到醫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療人們的任何疾病。面對死亡,他們也無能為力,希望人們能夠懂得珍愛生命。第二個遺愿是告訴人們不要像我一樣追求金錢。我花費了一生去追求財富,但很多時候是在浪費時間。第三個遺愿是希望人們明白我是空著手來到這個世界的,而且我空著手離開了這個世界。” 說完他閉上了眼睛,停止了呼吸。 這位大王世人幾乎無人不知,聽到他的名字就感覺身上有股力量,但是他老人家早已遠去了,可知道他這三個遺愿的人不多,后人為啥不從中感悟點什么。 大王在臨死的當頭忽然學到了這三個道理,可這道理為啥之前咋都沒悟到呢?,現今他把這么好的提醒告訴了后人,咋就不好好學學呢?。我們也在我沒閉氣之前也這么能看得開,放得下,終其一生誰不是死路一條。 我給學員講完這個后,對大家說,我們在座的都是暫時的存在者,三五十年后,我們大都進到了那個黑匣子,所以我們要把握好這難得的當下,活在每一個當下。 但實際我們都忘記了不該忘記的事情,我們還有死亡的那一天,并且我們正一天天走向它,永遠停不下走向墳墓的腳步。當有人給我下了病危通知書時,我會想些啥? 中學時老師也給出過作文題“假若三天后我將失明”,“假若我的生命只有三天”,那時就想著人的可憐終究要死啊,時不時還可焦灼無助,可走向社會被接二連三的雜亂事務給攪和的迷糊了,忘記了。 當一位信佛的親戚和我談論起生死時,我有忽然想起來那時的想法。現在重新想起來,已經很晚了,但還算幸運,有緣和佛教結緣,親戚叔呢文化不高,但談論起來人生太有哲理了,又太現實了。 不多拉雜了,總之,早看破,早放下,早解脫,早快樂,人都在迷中,被某種東西迷霧著,活著,向那的地方走著。愿看我寫的這些話的人有些想法,呵呵,耽誤您們時間了。 想有更多深層的了解,打開我的友情鏈接中,多上佛教網看看。 宋躍武寫于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
2012年秋的一天中午,我給幾個企業班組長培訓,中午和公司領導吃飯間聽到老總接到一個電話,說是一名記者糾纏著想了解有關前些日子發生事故的事,領導說事故當日就報縣市級安監部門介入調查,完全透明,傷者也賠付到位,也告訴了亡者的地址,讓記者可以隨便調查。 通話結束,該領導給我說:現在國家的政策都有問題,光靠提高事故賠付金來壓企業重視安全,賠下來咋著也得六七十八萬元的,企業真是很難干啊,真是出不起事故。有些井下工人家里困難,農村有些工人老婆愛嘮叨,愛攀比,嫌棄老公賺不到錢,在家里老是聽老婆埋怨和吵架,感覺日子過著焦慮,加上又有一把年紀了,管他來,干脆死在井下算了,死了還能給孩子家里人留幾十萬塊錢,現在可真可能會有這種情況。我聽他這么一說,我說:“天呀,我這還是第一次聽說”,心里不由感覺著想打寒蟬。 培訓結束回家的路上我老是在想他說的話,現在的問題竟然會這種嚴重的事情,我想一想以前在老家確實農村會有很嘮叨攀比麻纏的,也讓我想起了一句話,“女人的嘮叨是婚姻最大的殺手”,“嘮叨是愛情的墳墓”。看來搞好家庭和諧對安全的作用之大啊。 希望看到這些話的企業朋友多注意員工的工作以外的安全教育。我隨后幾天給中國貴金屬控股公司講課,課前和集團人事總監溝通中,他給我念了集團領導開會時記在筆記本上老總說的一句話:“公司要把每一位職工的家屬也當作職工一樣去對待抓好安全工作”,我很受感動。 愿所有企業公司領導都能有此管理理念,愿所有職工家屬也都體諒在外工作家人的辛苦,其實我們都是相互關聯的,誰也離不開誰,應該相互攙扶,相互幫助。 宋躍武寫于2012年12月11日
第四則 “咱死了后沒人來看咱”——參觀虢國博物館感想 參觀完函谷關,回來路上有順便看了虢國博物館,在一個展窗里放著一具骷髏,是一皇后的干尸,不遠另一展窗里是一個皇后的塑像,穿著古代人的衣裳,活靈活現象真人一樣,旁邊還有兩個丫環在給皇后梳妝打扮。我照了幾張照片,心想這就是人啊,參觀者幾人想過,自己幾年以后也是這個。講課時講心態時還能用著,還執著個啥啊。 出來后碰見洛陽市局的小賈和小楊,小賈說:“宋老師,看看博物館有啥感想?”。我說:“人家死了以后還有人給裝起來,給后人看看,到咱死了以后連來看咱的人也沒”。他笑著說:“咋倆咋都想到一塊了”。 我們都是一個暫時的存在者,一場夢,一場戲,不管你演出的再好也要謝幕,多少人悄無聲息的走了,世人幾乎無人知道他來過,有多少人后人還惦記。我感覺,實際活著一種記憶,你在別人的記憶里,那你還活著,沒有人知道你的存在,活著也僅只是活著。所以,我上課前總說要感恩各位,因為您們是我存在的證明,否則,我形同虛無。 宋躍武于2012年12月。
第三則 游函谷關“瞎想” 學習的第四天上午組織學員參觀函谷關,這是我幾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,終于機緣成熟。參觀時組織方還專門請了導游,大部隊跟著走,我一進入景區我就被那里的文字給震住了,我一路就沒跟著大部隊,每見到圣人立像都要跪拜一下,感謝您們老人家給我們后人留下那么好的東西。 小插曲一段:參觀到最后的大廳里我也往功德箱里放了20元,表點心意,點了香給圣人磕完頭要走時,被殿里的一位女工喊住:“你還沒有放錢,就燒香啊?”那眼神和語氣有點那個,我笑著說:“剛才不是放了,你沒看到,那我再放一次了。”我又放了10元離開了。這不奇怪,現在的寺院和圣地都變味了,都變成賺錢的地方了,而不是修行教育人的地方,真的對不住圣人了。 景區里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匠心設計的經典中的經典,可太多人只是看那里的風景而已,走馬觀花,沒有領會這個圣地的靈魂的東西,《道德經》是中華文化的根和魂,結果我們這一群傳道者就這樣去游覽她,師者,傳到授業解惑也。搞安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傳道,傳道也是教人先做人。誰都知道這么一句話,做事先做人,我想對于老師這個神圣事業,對這句話更應該好好踐行才是,這也是說給我自己的。現在多少事故的發生都是老板失去了人性,拿工人的命不當命看。 這讓我想起2011年在鄭州市內參加同樣的學習,我有點話也想說一下,老師講的不錯,可參加學習老師們,我大致觀察了,每次講課總有3—5對人在肆無忌憚的談話,保持五六個人以上在玩弄手機,也總有三幾個人打瞌睡,這要是我在講課,我是不會就這么講下去的。作為老師咋能這樣對待老師的勞動,我真有點不理解。更甚一點,中午吃飯自助餐還有加隊的,吃完飯餐桌上剩不少飯菜的。我有緣和平頂山的劉工吃住在一起,一次中午我們走到一個桌子前,桌上有剩菜,地上有一個饅頭,服務員就往垃圾鏟子里鏟,我說“這饅頭還能吃啊,扔了不太可惜了,您們咋不說說啊”?服務員瞥了我一眼。劉工也是很氣憤,現在這人咋這樣啊。 也所以我在給企業培訓時,有時間會講一點傳統文化,我的一個課件題目就叫《說說我們的安全培訓》。現在人好多很可悲、可怕。在鄭州參加學習時,我瘦,衣服也破,報到及學習時,我可以看得出沒人想多看咱第二眼,呀這樣的人也來學習啊,但我為這班這樣辦有些遺憾。因為這課沒有愛的提及,對師德人性的點化,因為愛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,而這課只有知識、技巧和法制。我想這些老師就這樣對待自己的老師和課堂,那他們回去后自己走上講臺呢?怎么去影響自己下面的學員?。 宋躍武于2012年12月。
第二則 為吃飯“打油三桶” 故事由來:培訓前兩天里吃飯時,大部分參訓老師都對飯菜有意見,嫌棄菜不夠豐盛,還老是對服務人員服務不夠滿意,話語不夠恰當,說的有點過了。實際服務員她們小姑娘家也不容易,他們已經盡力了,不是她們的錯,她們也夠忍耐吃飯人的取鬧了,我當時確實為我們都是老師感到慚愧。作為老師應該有老師的風范,時時處處事事就應該為人典范。 第二天中午吃飯,一個餐桌上一位男同志招呼服務員要送點饃,結果大聲喊成:“服務員,舀點饃”,引起大家哄堂大笑,我實在是笑不起來。我旁邊有一位去年在鄭州講課的老師這次也參加學習,也在發牢騷,我只能微笑以對了。實際飯菜已經很不錯了,飯菜已把桌子給擺放滿了,足以讓大家吃飽了。另外,吃飯時每桌必須10人全到齊,服務員才給發筷子,又有學員有意見了,沒有筷子先用勺子開戰。 由此我在聽課中間,老師在講他家里云里霧里的事,我就寫下以下打油詩: 舀饃 飯菜戰光吆舀饃, 店員吵鬧聽不著; 布道樹德宜莫怨, 言行處處人楷模。 從一到十 八九人到不為十 筷子不發語不平 勺子叮當照開戰 六分三下五除二 一池飯菜四野空 舀饃拿湯遲亦慢 七八分飽療養好 打油一首逗你笑 或簡化版 八九人到不為十 六分三下五除二 一池飯菜四野空 七八分飽療養好 宋躍武于2012年12月。
參加省局三門峽安全培訓教師每年再學習側記 宋躍武 今年7月底參加省安監局組織的培訓機構教師每年再學習,辦班在三門峽市,老師都講的很好,學到了不少東西。發的教材還有一本《道德經》的講解書,非常好,我在課上和課余將該書看了一遍,寫的非常好,有好多和我以前看到的不一樣的解釋。但是四位授課老師都沒有一位提到過,有點遺憾,至少應該給學員說一下發放給書的用意。我感覺能回過頭來看看的人沒有幾個,我從那三天的學習中可以看得出。 《道德經》一書曾被世界知名雜志《紐約時報》評為古往今來全世界著作之首,真為能讀之人太少而感到遺憾,也為從事教育行業,特別是對成年人的教育者不能好好拜讀感到遺憾。 以下是我在培訓過程中的小小側記和感受,在這里分享給大家。 第一則 打油詩一首 背景和來由:培訓課地點是在三門峽市的南部山腰上的水利部療養院,晚飯后登臨山頂,夕陽西下,遠眺整個三門峽市高樓林立,一叢叢煙囪四散分布,把全市籠罩在煙霧當中,隱隱約約可以聽到各種吵雜喧鬧聲。想起來剛剛讀過的《道德經》及虢國博物館簡介,不由有些感慨,當即打油一詩: 遠眺三門峽 山亭遠眺樓林叢, 今人吵鬧煙霧中; 古墓皇兒今成土, 函谷絕言幾人懂。
(八)提示您俺講課愛說真話解決真問題 隨你理解,任你去說吧,我就是我,我必須說真話,必須學習圣人陶行知的話:“千教萬教,教人求真;千學萬學,學做真人”。 呵呵,我只能解釋這么多了,因為你從小被灌輸的書本上太多的唯物主義,不相信“相由心生”,也沒讀過曾經創造世界銷售記錄的《水知道答案》一書,并在聯合國做多次實驗驗證的新科學,那都實屬正常。 這世界是不能亂講真話的世界,現在人也是信假不信真,電視上廣告的凡是吃喝的有幾個能進嘴的,但都爭相購買。多年前我都反對肯德基麥當勞和可口可樂,講課時還捎帶提到,現在已經真相于天下電視曝光,但廣告還無處不在,生意照做,有人照買,還吃的歡吃的饞。也只能說很可憐,很愚癡,實在沒辦法,呵呵,一切隨緣去吧。 宋躍武寫于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
(七)我們搞安全要有“信、愿、行” 名片的正面左上角有個安全生產的標志,標志的下面有“信愿行”三個字,意為提示我們做任何事都要信、愿、行。這三個字太好了,太重要了。 信:相信自己是好樣的,相信自己的安全可以做的更好,干任何事一定要建立信心才是前提和基礎。我講課時也力求先讓大家相信自己,相信我說的話對大家有用,相信我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和隱患是合理的,不相信并解決是會出麻煩的。 愿:意愿,愿望,目標。“信”建立了,得有去行動的意愿和愿望及目標,由“愿”指引著我們把安全工作做的更好。 行:“一切的一切毫無意義,除非我們付諸行動”,我總在講課的結束讓大家對自己和老師宣讀這句話,意為對自己辛辛苦苦學習兩三天的東西轉化為行動的承諾。有了“信和愿”,若不付諸行動,又有何意義?。